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新闻发布】4项重点任务!威海明确乡村建设行动路线图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7日 16:22 阅读次数:来源:威海市农业农村局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1月7日上午9:0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乡村振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委农办主任、澳门百老汇攻略周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自然资源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邵锦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晓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辉介绍我市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工作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存在很大差距。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出台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对乡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时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建设精致乡村是应有之义。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工作推进中,坚持因地制宜,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突出地方特色风貌;坚持健康有序,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为民而建,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权益。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重点任务

围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4项任务,17条重点工作。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科学编制规划,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注重风貌传承,科学确定村庄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实施农村道路、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数字乡村建设、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8项工程,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教育水平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水平提升、乡村养老服务水平提升和实施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等4项行动,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3项举措,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推进机制

建立五项机制。建立专项任务责任落实机制。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专项推进措施,抓好组织实施。实行清单管理,市级和各区市要编制乡村建设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推进。优化项目实施机制。分类规范项目管理,简化优化项目建设程序。可以采取以工代赈、农民投资投劳等建设方式,实行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支持方式推进乡村建设。完善设施管护机制。以清单形式明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引导农民参与管护。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分类推进机制。根据城郊、沿海、山区等不同区域村庄情况,开展分类指导,找准建设路径,注重建设品质,争取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建设路子。

保障措施

制定四项措施,确保工作落实落地。加强统筹协调。市委农委统筹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协调推进重点任务。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乡村建设任务的领导。区市、镇街要细化具体措施,抓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落地、重点任务落实。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建设领域;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优化用地审批流程,保障乡村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使用和服务相结合,培养造就一批乡村建设人才。严格考核评估。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作为乡村振兴督查的重要内容,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氛围,增强乡村建设的社会认知度。

★在乡村建设使用土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项目落地的基础和保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度重视乡村建设要素保障,优先保障与乡村发展相关的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2022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13.2%用于乡村振兴项目,2023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环翠区、文登区及荣成市内14个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109宗设施农用地备案。

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国家更加注重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这些都对当前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在使用土地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规划先行,依“规”开展乡村建设。这里的“规”,主要指的是村庄规划。村庄规划是乡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乡村建设不能想在哪里建就在哪里建,要按照规划要求来执行,这也是办理用地手续的前提条件。因此,乡村建设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的原则,积极编制乡村规划,严格按照乡村规划要求来实施乡村建设行为。

发挥农业用途,因“地”制宜实施设施农业建设。设施农业用地,指的是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设施农业的建设中,要重点把握好“用途”和“地类”两个关键点。“用途”就是设施农用地不能改变其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餐饮、娱乐、康养等经营性用途;“地类”就是设施农业建设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使用一般耕地,确需使用的,应按照要求实行年度“进出平衡”。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用地范围和方案,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经营者向镇政府申请备案,备案后汇交至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完成上图入库。

守住耕地红线,提高依法用地意识。国家明确要求不得擅自占用土地进行“非农化”建设,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不得占用耕地挖湖造景,严禁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违反相关规定的,将面临“对人对事”的处理和罚款。因此,在推进乡村建设项目过程中,工商企业和个人在农村投资建设前,要充分了解相关用地政策,办理相关用地审批手续,依法依规建设项目,避免对政策不了解造成投资损失。

★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方面,我市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以“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根本遵循,将精致理念融入传统村落保护全过程,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坚持山海统筹、连片推进、融合提升,让耕海牧渔、勤劳淳朴的胶东渔家文化在新时代重现风采。

积极创建传统村落。2012年以来,全省共有168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我市占18个,385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我市占40个,两项数据均走在全省前列。列入保护名录的村落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完善的传统村落档案,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做好挂牌保护工作。尚未列入名录又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其他传统村落,纳入市县传统村落储备库,建立保护档案,进行精准培育,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力争将具体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国家或省级保护名录。

建立传统村落保障体系。市级明确传统村落保护总体要求。制定《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威海市市域乡村风貌规划》,按照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思路,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让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县级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具体方案。各区市先后出台《文登区高村镇万家村梁氏庄园保护办法》《荣成市海草房民居保护试行办法》《荣成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各级主体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镇村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镇街对列入名录的传统村落组织编制保护规划,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明确实施保障措施。

坚持示范创建、连片保护。注重分类施策,明确发展定位。从村庄保护价值、村庄现状情况以及村庄发展潜力三大方面五大维度选取多项指标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的评价,划分辐射带动核心型、未来培育核心型和普通提升型三类村庄,明确各村落发展定位和发展时序,实现村落的良性发展。注重因地制宜,挖掘村落特色。充分考虑各村实际,坚决避免过度“同质化”“商业化”。先后打造了王家疃亲子休闲、慈口观温泉民宿、烟墩角大天鹅、东墩谷牧旧居等一批特色村落,实现“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注重连片保护,发挥聚合优势。以王家疃、东楮岛等传统村落为引领,提点成线、汇线成面,打造了以王家疃为核心的“里口山风景名胜区”,以梧桐庵为核心的“昆嵛山生态文化名山”,以东楮岛为核心的“十里古乡”和以烟墩角为核心的“渔家风光”等片区,推动连片保护,实现共同发展。创建示范样板,探索威海经验。2022年荣成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750万元,整合地方资金6505万元,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渔家休闲体验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新机制、新发展。近期,住建部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推进会将在我市举办,威海市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经验将在全国推广,将认真学习其他省市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方面,重点应做好哪几个方面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是乡村建设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应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用力: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每年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系列战役,组织区市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持续开展清洁村庄创建活动,目前,全市省级清洁村庄覆盖率已经达到40%以上,市级清洁村庄实现全覆盖,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建设方向,持续开展和美乡村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建设省级和美乡村155个,市级和美乡村400个。2023年度和美乡村已经完成方案编制,正在按照实施方案顺利推进。通过和美乡村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

持续做好长效管护工作。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创新形成了“信用+人居环境整治”“信用+志愿服务”等典型经验模式。通过守信激励的正向引导,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环境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环境志愿服务队2700多支,由村民自发负责村内卫生清扫保洁,全市300余村1500多名保洁员“光荣下岗”,在全市形成人人参与、主动治理、共建共享的环境管护新局面。下步,将依托农村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确保环境整治取得持久稳定的成效。